露天矿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及资源化发展趋势

作者 Admin 浏览 发布时间 10/05/15

2.2.2.2 矿区用水特点使污废水资源化成为可能
   矿区的用水大用户为道路洒水、选煤生产用水,露天矿与坑口电厂联建的矿区电厂循环冷却用水、冲灰水水量需求很大,而洗煤用水、绿化及道路洒水、循环冷却水对水质的要求较低。矿区生产废水通过简易处理或根据实际水质情况直接复用完全可能。矿区用水可实现分质供水的现状使矿区实现污废水资源化成为可能。
2.2.2 实现矿区污废水资源化的制约因素
   我国露天矿区污水资源化的利用率较低,原因是受到了技术、基建投资、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,制约因素如下:
2.2.2.1 污废水产生特点的不同
   矿区生活污水及一般生产、生活废水在矿区建设中一次性形成管道收集系统,但其水量很小,通过处理实现资源化不能根本上解决矿区水资源缺乏的现状。疏干水及矿坑排水从开采工艺上讲是为了满足露天开采的需要,疏干水位于露天坑附近,距离复用水中心距离很远,资源化配套的输送及贮存工程量较大;矿坑排水排放的是露天坑的暴雨排水,瞬时流量大,要求排水周期短,复用资源化的技术难度大。
2.2.2.2 基建投资的制约
   在解决了资源化水源及用户的前提下,在处理技术的保证下,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基建投资,由于道路洒水及选煤生产用水的不连续性,实现污水资源化除必要的处理设施和管道输送系统之外,建设大容积的贮水构筑物是必不可少的,基建投资很大,制约了矿区污水资源化的发展。
2.2.2.3 体制的制约
   露天矿区从管理体制及项目建设上,露天、矿井、电厂等从体制上是分别建设管理的,企业与行业的界限制约了资源化的充分实现。元宝山矿区疏干水实现了供水水源的资源化,但大量的疏干水外排而没有用于120万KW发电厂的供水,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就是体制上的制约。
2.2.3 解决矿区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
2.2.3.1 实现露、井结合
   以露天开采为龙头,结合矿井开采,在体制上打破企业之间行政管理的制约。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15Mt/d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,矿区结合自身特点将周边地方管理的井工煤矿纳入矿区统一管理,不但解决了产品煤配煤的需要,污水资源化也得以充分实现,克服了污水深度处理全部复用仅能节约700m3/d地下水源的复用能力不足,通过对井下排水的处理,现复用能力可达5000m3/d,实现了矿区污废水零排放,现污废水处理工程、选煤生产用水、道路洒水及绿化复用水工程已全部完成,近期即可发挥可观的
Copyright 2006-2008 Powered By 5uCMS 浙ICP备XXXXXXXX号
无忧网络文章管理系统 简约不简单 小站首选;